5月27日,“秸稈深加工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省蚌埠市成功舉辦。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李邊卓、蚌埠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潘君齊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和國家工信部節能司有關同志出席本次大會。
大會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并得到了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環發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區劃所等單位的支持。
李邊卓指出,秸稈高值化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以非糧生物質作為原料的生物技術創新,將帶來新一輪科技革命,通過生物基資源替代化石基資源,能從根本上實現減排和固碳。生物循環綠色的經濟發展模式,將成為循環經濟助力降碳的新路徑和減少白色污染的代塑新方案。
中國農業科學院環發所研究員于佳動就《秸稈制糖高值利用技術及產業進展專題研究報告》的成果內容進行了分享,報告指出了我國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和存在問題;典型的秸稈高值利用技術,重點分析了秸稈轉化聚乳酸的技術方向;系統全面從技術角度對秸稈高值化利用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發展建議。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評價咨詢專家組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李十中宣讀了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評價咨詢專家組對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農作物秸稈高效制糖聯產黃腐酸關鍵技術與裝備”的科技成果評價結論: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木質纖維素復合酶生產技術、兩步法綜纖維素酶解糖化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能環所副所長馮晶詳細介紹全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特別是原料化利用的情況,提出以秸稈為原料生產生物基材料的技術方向具有明顯的高值化優勢,是我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路徑,同時在該領域前沿技術創新突破還有較大空間。但在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還需要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力引導。
安徽豐原集團董事長李榮杰介紹了“豐原萬物秸稈造的創新發展理念”,豐原集團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成功研發了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生產秸稈制糖聯產黃腐酸技術,利用特殊馴化的菌種、生物發酵技術、提取純化技術、合成聚合技術、精餾技術等生產生物能源、生物材料,變石油煤炭的“黑金經濟”為生物質原料的“綠金經濟”,此外,聯產的黃腐酸可以成為作為高效有機肥的重要原料,全部還田,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機質、有利于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利于黑土地保護,減少使用化學肥料,大幅減少碳排放,秸稈制糖項目的推廣可以變廢為寶,助力鄉村振興和雙碳目標實現,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此外,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德平、深圳光華偉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義滸、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經理曾祥斌、寧波家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熊也分別就生物材料在下游不同產品的應用情況作了交流。
會議期間,中央、省直媒體和嘉賓還參觀考察了豐原生物產業基地秸稈制糖聯產黃腐酸有機肥示范線、豐原總部低碳生活體驗館,探尋秸稈高效利用的豐原方案。(文/王彧)

